反渗透(RO)膜是水处理系统中的核心部件,其性能直接影响产水水质和系统运行效率。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,RO膜表面会逐渐积累各种污染物,如无机盐垢、微生物、胶体、有机物等,导致膜通量下降、脱盐率降低、压差增大等问题。因此,定期对RO膜进行有效清洁至关重要。以下是有效清洁反渗透RO膜的方法:
一、清洗前的准备工作
确定清洗时机:当出现以下情况时,应考虑对RO膜进行清洗:
标准化产水量下降10%-15%:标准化产水量是指在相同运行条件下(如进水压力、温度、回收率等),与新膜或上次清洗后的产水量相比的相对值。
标准化脱盐率下降5%-10%:脱盐率降低意味着膜对盐分的截留能力下降,产水水质变差。
系统压差增加10%-15%:系统压差是指进水压力与浓水压力之差,压差增大可能是由于膜表面污染物堆积,导致水流阻力增加。
分析污染类型:通过对进水水质、运行数据以及膜表面污染物的观察,初步判断污染类型,以便选择合适的清洗药剂和清洗方法。常见的污染类型及特征如下:
无机盐垢:如碳酸钙、硫酸钙、硫酸钡等,通常在膜表面形成白色或灰白色的结晶状沉淀物,导致产水量和脱盐率下降。
微生物污染:由细菌、真菌、藻类等微生物在膜表面生长繁殖形成生物膜,表现为膜表面有黏液状物质,伴有异味,产水量下降明显,压差增大。
胶体污染:胶体颗粒(如铁、铝的氢氧化物、硅化合物等)在膜表面沉积,使膜表面呈现黄色或褐色,产水量和脱盐率逐渐降低。
有机物污染:有机物(如腐殖酸、富里酸、油脂等)吸附在膜表面,导致膜通量下降,产水水质变差,可能伴有异味。
准备清洗设备和药剂:
清洗设备:包括清洗水箱、清洗泵、保安过滤器、连接管道等。清洗水箱应具备足够的容积,以保证清洗液能够充分浸泡RO膜;清洗泵应能提供足够的流量和压力,使清洗液在膜组件内循环流动;保安过滤器用于过滤清洗液中的杂质,防止其对膜造成二次污染。
清洗药剂:根据污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清洗药剂。常用的清洗药剂有酸性清洗剂(如柠檬酸、草酸、盐酸等,用于去除无机盐垢)、碱性清洗剂(如氢氧化钠、三聚磷酸钠等,用于去除有机物、胶体和微生物污染)、杀菌剂(如次氯酸钠、异噻唑啉酮等,用于杀灭微生物)等。清洗药剂的浓度应根据产品说明书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
二、清洗步骤
低流量冲洗:首先用反渗透产水或预处理合格水对RO膜系统进行低流量冲洗,目的是将膜表面和管道内的松散污染物冲洗掉,同时排除系统内的空气。冲洗流量一般为正常运行流量的1/3 - 1/2,冲洗时间约为5 - 10分钟。
配制清洗液:按照清洗药剂的使用说明,在清洗水箱中准确配制所需浓度和pH值的清洗液。在配制过程中,应缓慢加入药剂,并不断搅拌,使药剂充分溶解。同时,使用pH计或试纸监测清洗液的pH值,确保其在合适的范围内。
循环清洗:启动清洗泵,将清洗液以一定的流量和压力循环注入RO膜组件。循环流量应根据膜组件的规格和污染程度进行调整,一般为正常运行流量的1 - 2倍。循环时间一般为30 - 60分钟,具体时间可根据污染情况和清洗效果进行调整。在循环清洗过程中,应定期检测清洗液的pH值和浓度,如发现变化较大,应及时补充药剂或调整pH值。
浸泡:循环清洗结束后,停止清洗泵,让RO膜组件在清洗液中浸泡一段时间,以增强清洗效果。浸泡时间一般为1 - 2小时,对于污染严重的膜组件,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。
高流量冲洗:浸泡结束后,再次启动清洗泵,用反渗透产水或预处理合格水对RO膜组件进行高流量冲洗,以去除残留的清洗液和污染物。冲洗流量一般为正常运行流量的1.5 - 2倍,冲洗时间约为30 - 60分钟,直至排出水的pH值、电导率等指标与进水相近为止。
重新投入运行前的准备:清洗完成后,关闭清洗系统的阀门,打开RO膜系统的进水阀、产水阀和浓水阀,按照正常的启动程序重新投入运行。在系统启动初期,应密切关注产水水质和运行参数的变化,如有异常情况,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。
三、清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
安全防护:清洗药剂大多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刺激性,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,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、手套、口罩等防护用品,避免与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。如不慎接触,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,并及时就医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hanrunde.com/172.html